当前位置: 首页>>实验室新闻>>正文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刘倩研究员做线上学术报告

发布时间:2021-04-26         浏览次数:

2021年4月24日上午,应商丘师范学院河南省生物分子识别与传感重点实验室和黄河故道生态保护研究中心邀请,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刘倩研究员为我校师生做了题为“大气细颗粒物的健康危害和环境追踪”的学术报告。本次报告通过腾讯会议举行,分为线下和线上两个会场。副校长徐茂田出席报告会,重点实验室、黄河故道生态保护研究中心的全体教师和研究生一起在线上或线下参加了本次报告会。报告会由重点实验室执行主任张银堂主持。

副校长徐茂田在报告会上致辞。他对刘倩研究员表示热烈的欢迎,并对线上学术报告会的形式进行了肯定。徐茂田介绍了重点实验室的研究特色和黄河故道生态保护研究中心的成立背景,希望以此为契机,加强商丘师范学院与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的交流和合作。

报告会上,刘倩研究员首先系统讲解了环境中大气颗粒物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危害,重点介绍了在纳米颗粒天然同位素指纹溯源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通过纳米银同位素分馏区分纳米银的天然源和人为源,开创性地回答了能否通过同位素指纹揭示颗粒物来源这一科学问题。利用Si-O双同位素指纹实现不同来源SiO2纳米颗粒的完美区分,并通过机器学习实现定量溯源。利用二维Si指纹揭示了北京地区PM2.5的来源和变化,利用Pd指示物对大气Fe3O4纳米颗粒进行溯源。利用元素指纹和结构指纹实现了人体内超细颗粒物的识别与追踪,这是首个使用现代新技术来确认可吸入颗粒物进入血液循环的研究,解决了一个科学界长期讨论但悬而未决的问题。最后对纳米颗粒的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报告气氛激烈。报告结束后,刘倩研究员详细回答了老师们提出的问题,就天然同位素指纹溯源相关技术和方法等作了进一步的交流和探讨。

刘倩研究员的精彩报告使师生深受启发,对大气细颗粒物与人体健康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为开展下一步研究工作打下了基础。

报告人简介:

刘倩,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环境化学与生态毒理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中科院大学岗位教授,中国化学会有机分析专业委员会、青年化学工作者委员会委员,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环境化学分会秘书长。2004和2009年于湖南大学分别获理学学士和博士学位,2010-2012年于中科院生态环境中心从事博士后研究,2013-2014年于加拿大Trent University从事博士后研究。主持国家基金委原创探索计划项目、国家杰出青年基金、优秀青年基金等项目。2020年获第二届科学探索奖、中国科学院青年科学家奖,2018年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第3完成人),2017年获中国分析测试协会CAIA奖特等奖(第1完成人)、MIT TR35 China,2013年获中国化学会青年化学奖,2012年获全国百篇优博等奖励。在Nature Nanotechnology、Nature Communications等期刊发表SCI论文100余篇。


关闭